为了985,复读一年值得吗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即将又到了几百万考生做决定的时候。有些人在考虑怎样才能和心仪的对象去到同一个城市,有的人估完分在琢磨自己能不能去到想去的大学,而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复读,再战一年。
前两天,一位北京考生走出考场,信心满满地说道:“考完了,感觉就是一句话:高三打基础,高四985,拜拜了各位,明年再见!”虽然这位看起来满面春光的学生不太像是需要复读的人,而更像是一个学霸,但他点中了很多人的想法。
每年高考,都有那么一群人,带着对分数的极大不满,来到复读学校的教导处缴费报名。
而这只是每年数以万计的复读浪潮的第一波。第二波选择复读的人,出现在志愿揭晓后。此后沉寂一月或数月,大学开学后,一些失落的新生离开象牙塔,回到炼狱般的高中。他们付出的代价,一波比一波大。
可是,复读真的值得吗?高三打基础,高四复读真的能上985大学吗?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复读呢?
达线了不一定要复读
与人们想象中的复读生不同,每年的复读大军中,已经有不少已经达到本科线的人。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现,一本、二本和三本的达线者中,分别有5%、22%和42%的人选择复读。贵州某补习学校的老师坦言,她刚教书时复读的学生还以三本生为主,但如今近一半的高四生都过了二本线。
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为什么又杀了个回马枪?
2014年,北京,高三校园中写着“提高1分,干掉千人”的标语
如果说高考是高三的指挥棒,那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则是高四的指挥棒。达线学生看重的不只是通知书,更是通知书能让他大学毕业后去哪儿上班。
现实为这种考量做了最好的注脚。2015年,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招聘时表示,普通院校的学生月薪5000,重点院校、211、985、清华北大依次上涨1000。此类传闻还有很多。比如,113家国资委下属企业中有85家歧视非重点大学的学生。
当大学不好就业更难成为社会共识时,高中生很难不为自己的未来提前做打算。与其四年后吞下大学出身不佳的苦果,不如再用辛苦赌一年,改变命运。
2012年5月23日晚10点35分,在武汉市黄陂一中,一位考生仍在复习,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改变命运,高中生真的很拼
然而,光想着复读考进985、进入好公司走上人生巅峰的好戏码,就笃定再来一年的念头,未免太过一厢情愿。扎扎实实地考虑付出和回报,再来决定复读与否才是正道。
对已经达到本科线的学生来说,复读一年后大概率还是会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一项对2000名分数较高的复读生的调研表明,八成高四学生的成绩几乎没什么变化。
不过,如果你相信自己是那二成能提分的幸运儿,且生活在直辖市,不妨考虑复读。复读好比抽卡,没有百分百中彩一说。但付费玩家和免费玩家面对的转盘不是同一个,前者彩灯闪闪,后者灰蒙黯淡,你说谁更容易抽中?
四座直辖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密集,几乎坐拥全国211的三分之一。北京和上海的人口是大省河南的五分之一,但211高校录取率却是后者的五倍。所以,如果你是这些教育富矿的幸运儿,没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真的有可能做到“高三打基础,高四985”。
2019年6月6日晚,北京,世贸天阶在屏幕上打出“高考必胜”、“金榜题名”字样,为2019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打气助威。如果你身在北京,也许可以复读搏一搏
但如果你“不幸”出生在一些高考大省,那么最好考虑清楚复读搏名校的风险有多大。论及211高校的录取率,3.56%的山西、3.51%的河北、2.55 %的甘肃都要暗暗抹一把泪。在这些地方复读,就算你不发挥失常,来年也未必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复读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以及找到更好的工作。但当你已经达线,冒着复读失败的风险去再来一年,未免得不偿失。
没过线,复读上大学很值
如果说已经上岸,纠结于要不要复读一年赌更好的大学,需要深思熟虑一番。那对于那些连本科录取线都没有摸到的学子们,最好直奔高四。
因为在中国,没有一张本科学历,寸步难行。
没有本科学历,许多工作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哪怕一份工作只需要高中学历就能胜任,但37%的企业中会明确要求大学学历。因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高中和大专学历的员工会对利润率产生消极影响,而本科生则不然。
2014年3月2日,“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大企业服务直通车招聘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招聘会结束很久了,还有大学生陆续来应。在应聘的五万人中,企业确实会更偏向于拥有本科学历的人
就连大热的公务员考试,也对非本科学历者不算友好。大专学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线。但在2017年国考放出的15589个岗位中,仅有823个允许大专学历者报名,仅占5%。哪怕有个三本毕业证,岗位狩猎范围就增加十倍,达到8246个,一半岗位任你选。
没有本科学历的不幸总是相似的,而有了本科学历的好处则不止一处。除了能摸到心仪岗位的就业门槛,职业道路也更加光明。
虽然网上不乏小学毕业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但抛开幸存者偏差,关于收入的真相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体上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约为6%,受教育年限越长,收入越高。
2016年2月24日,北京,小米5正式发布,雷军在现场介绍小米5手机的一些黑科技。互联网行业的许多领军人物,也毕业于名牌大学
2003年时,本科学历者的收入是高中学历者的1.15倍,2006年时这一差距放大到1.65倍,2010年则高达1.98倍。可见,好好念书才是稳赚不赔的保本投资。
如果你不愿意辛苦复读一年,混了个专科,同样要吃没有本科文化的亏。2014届学生毕业半年后,高职高专出身的月均收入为3200元,只比本科院校的3773元低了573元。但工作三年后,本科生均薪高达7045元,高职专科生却还在5636元上徘徊。
除此之外,人们普遍认可的专科生好就业也站不住脚。事实是,失业常伴没有本科学历的人。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来看,高中和中专学历者陷于无收入和无工作状态的概率,是本科学历者的2.9倍。特别在城市中,情况更加糟糕,达到了3.54倍。
2010年2月22日,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农民工在职介所招聘广告前找工作。而这些工人大部分都是专科甚至更低学历,低学历的失业风险远远大于高学历
正因此,有学者综合了就业概率、机会成本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结论:只有超过34岁时,放弃本科教育才能保本,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哪怕复读三年考上大学,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虽然说复读不保证考上顶级名校,但往届生的高考录取率都比应届生高。2012年,湖南应届生二本以上录取率为29.4%,而复读生二本以上录取率比这个数字足足高了一倍。复读让命运质变的概率并不小,毕竟700分的荣耀王者提高十分,难度不知道比400分的倔强青铜提高百分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当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的话,不妨复读一年。大学毕业十年后的你会感谢这一年的努力。
有三种人不适合复读
当然,抛开分数线不谈,当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弟弟妹妹,笃定要在补习学校中闭关一年时,不妨扪心自问到底适不适合复读。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打定复读的念头也许只需要一秒,但跑完复读的全程却需要将近一年。不适合复读却再强撑一年,很有可能收到反面效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种不适合复读的,是没有家庭支持的人。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明令禁止公办高中动用教育资源办复读班。但这一规定非但没有刹住补习的浪潮,反而制造了补习班稀缺的局面,哄抬复读的成本。
2015年,北京复读一年的费用三万起步。而北京大学校本部的学费5000元起,实验班不过5300元,而住宿费不过750-1200元。
2011年8月5日,河南省郑州市街头的一个高考补习学校咨询处。补习学校不仅价格昂贵还千金难寻
而民办补习机构的收费则更加不友好。安徽某座高考工厂有个民办的中学,收费可达4.8万元。有的学校提出,分数不够,交钱才能进,甚至还打出了“文科438至467、理科402至431”一年学费3.6万元的标准。这比不少大学四年的学费还高。
事实上,复读的成本还不止于此。高中毕业后,平均起薪是每月2279元。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支持孩子复读就要放弃2.7万的收入。如果你的家庭经济实力不济,怎么能走完用钱铺就的复读路?
第二种不适合复读的人,是心理素质不佳的人。复读生在焦虑、抑郁、偏执和人际敏感等项目上,得分比应届生更高。特别是自尊水平更高的男生,不甘心高考失利,比女生更容易被自己打败。
72岁爷爷自第一次落榜后迎来了他的第19次高考,他的毅力让人佩服,但是高考中也要学会平和和计划,而不是蛮干
而且,如果不能做好心里调控,复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陷入被动复读的境地。而主动复读的考生对高考所持的态度更积极,而心理奔溃的复读生,更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可想而知,后者的复读收不到多大的效果。
第三种不适合复读的人,是找不到靠谱补习学校的人。
高考复习通常遵循这样的模式:先分单元将各科的知识分类整理,从零散的知识中建立起体系;然后开展专题训练,做好变式训练;最后融会贯通,打通各个单元之间的壁垒。而有经验的学校会制定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锻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迎合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
真正把有效的备考方法制度化,并能如执行军令般贯彻的学校并不多。放眼国内,也只有近年来在媒体中大火的那几家高考工厂和地方上重点中学私设的补习班。因此,如果进不去办学模式优秀的复读班,还不如不浪费这一年时间。
[1]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r Employment on the Rise, According to CareerBuilder Survey
[2]魏建国, 罗朴尚, & 宋映泉. (2009). 家庭背景与就读大学机会关系的实证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21), 15-20.
[3]张小萍, & 张良. (2015). 中国高质量大学入学机会和招生偏好研究——以“211”高校为例. 高等教育研究(7), 28-35.
[4]马莉萍, & 潘昆峰. (2013). 留还是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与生源地、院校地关系的实证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34(5), 118-124.
[5]国家统计局. (2018). 分省年度数据.
[6]梧桐果就业大数据. (2018). 就业难度指数出炉 东三省人才“严重外逃”就业难度指数最大
[7]麦可思研究院. (2018).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8]汤二子, & 孙振. (2012). 基于准实验数据的学历对企业与劳动者的影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 58-67.
[9]李春玲. (2003). 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 社会学研究(3), 64-76.
[10]马磊, & 魏天保. (2017). 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学历溢价的波动研究——基于2003—2013年cgss数据的分析. 教育科学, 33(1), 59-67
[11]默子兴, 高亮, 付世水, & 王俊. (2009). 家庭教育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24), 28-30.
[12]苟人民. (2006). 从城乡入学机会看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发展研究(9), 29-31.
[13]罗媛, & 李鹏程. (2013). 回族家庭与汉族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比较——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1(4), 56-61.
[14]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7).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报考条件介绍
[15]王琦. (2015). 高考失利选复读?高考复读市场经历重新洗牌. 新华网
[16]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课题组. (2013). 学历越高 起薪越高——2012年毕业生起点薪酬比较研究
[17]中国青年报. (2014). 深圳企业招聘论校排薪 清华九千普通院校五千
[18]宋丽云. (2003).八成高分复读生成绩下跌 上清华北大不足10%. 人民网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 邱小奕
图片编辑 | 梁小西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